时间:2014-05-22 09:52:29
作者:世邦机器
巷道自然通风:冬季,在风流流动之初就可观察到岩石温度显著下降。距峒口60米、离峒壁1米深处2月份岩石的温度为一12.5℃,而300米处仅为-500C。平峒中岩石冬季的热损失自4月份起还原,这证明峒壁的温度高于离峒壁3米深处岩石的温度。云母粉设备有很多种,其中云母粉生产设备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近夏末时,尽管夏季平峒中回风风流的温度比周围岩石的温度高出不多,岩石温度仍明显上升。矿井空气向岩石传热对岩石温度上升有明显的影响,所以,在岩石热还原的情况下,仅仅靠岩体深部岩石的传热,夏末岩石的温度要低得多。岩石温度水力模型实验的结果与平峒中实测的结果基本相符。1962年1月,距平峒口30米、离峒壁2米深处测得岩石的温度为一12~C,也与水力模型实验的结果正好相符。
岩石的极度冷却(岩石的极度放热)是在通风的头一年观察到的,而后减缓下来。此种情况的产生不但是由于从岩体深部向冷却带不断传热,而且也是由于夏季岩石与空气热交换的结果。岩石冷却带逐年增大,包括了新的未冷却岩体的整个范围。在顿巴斯矿井的通风巷道中,对岩石温度的研究也取得了相似的结果。
巷道人工通风:巷道人工通风时,22号平峒在全部时间里都送风。通风的头一年里冬季岩石温度变化特性与自然通风时毫无差别。而夏季有了变化。由于热空气进入平峒,岩石的温度变化比较剧烈。夏末,平峒中岩石的温度比自然通风时高得多,冬季岩石的热损失几乎完全还原。但随通风时间的增加,离峒壁深12米以上的岩石温度逐渐下降。 10年内岩石温度下降约0.6~0。在人工通风条件下,尤为重要的是,夏末里层岩石的温度大体升至其自然状态下的温度。因而,在一定长度内,冬季岩石向矿井空气的放热多年来始终不变,虽然岩石的放热将来必然由于从岩体深部向冷却带传热的减少而逐渐减弱。
在人工和自然通风条件下,岩石温度年变化带的深度随着与峒口距离的增加而减�。伎诖Ψ浅4笊疃瓤纱�12米。
5―6月间在自然和人工通风条件下,岩石温度急剧升高,这对温度场说来是普遍现象,此后岩石受热减缓,这已为实验测定所证实。岩石温度变化的这种特性是由于5―6月间温度位差升高,而其后各月则下降。
进一步研究证明,空气流量增加可导致风流温度变化缓慢:如冬季它导致在平峒全长上岩石较强烈地冷却,而夏季则导致岩石受热。在此种情况下,夏季与冬季热交换量的百分比仍然不变。
-END-
工业试验表明,新的采矿方法的经济效果是高的,特别是在简化了底部结构的情况下,回采所需的劳动消耗减少了一半。
曾把4号矿块划分为两部分回采:一部分是为了支护4号矿块范围内的顶板岩石,以临时矿柱形式保留在顶板的三角形矿石,矿块的其余部分用BA―100型钻机由分段平巷穿凿扇形深孔。
云母纸产生压花时,应首先找出产生压花的原因和部位。然后,针对产生压花的原因,用不同的方法予以处理。
国际电工委员会的云母纸技术规范(草案)和其它国家的云母纸技术标准中都以水抽出液电导率代替介电强度指标。云母纸的水抽出液电导率实际上反映了其中的水溶性离子含量,水溶性的离子含量越低,纸的电气性能越高,确切地反映了纸的电气性能。
满足上述要求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其中主要的是:矿石和围岩的物理性质,矿体形状和尺寸,矿体埋藏要素,矿体分布对地面建筑物和水源的影响,矿石价值,矿山区域经济特征,采矿方法对损伤引起的云母损失量的影响。
沿完全解理面剥层的晶体厚度通常为5毫米以上,较常见的晶体剥层厚度大于10毫米。因为在生产中要将云母剥成极薄的薄片,所以晶体的剥层不会降低晶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