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5-27 10:38:33
作者:世邦机器
圆柱尾流的实验研究
1.圆柱尾迹速度分布
流体绕流圆柱体后,在尾迹区产生一个反向循环流动的回流区,回流区的速度分布规律自然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
2.圆柱尾迹回流区尺寸研究
粘性流体绕圆柱流动时要发生分离现象,这时后驻点已不在圆柱上,而是在圆柱下游的一段距离处,这段距离就定义为回流区的长度。
从圆柱上的分离点可以连两条曲线,一条是把回流区内速度为零的各点连起来,如5r称为零速度线;另一条称为零流量线,它表示这条线包围的区域内,正向和反向的流体流量相等,总流量为零,故称为零流量线,有时也称为回流区轮廓线、边界线。这条线在Y方向的坐标非常大值D,就称为回流区的直径或宽度。
较简单的钝体--圆柱绕流,无论从理论上或实验上的研究都是比较成熟的。可是,由于流体存在粘性和工程问题的复杂性,许多问题都依赖于实验研究。在真实燃烧器中,采用的钝体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主要还是依靠实验研究。煤粉设备有很多种,比如yy易游体育官方首页网址所熟知的煤粉机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例如,楔形钝体在航空发动机上较早被采用,近年来在锅炉煤粉燃烧器方面也被推广使用,开始也是从实验研究入手,逐渐发展到计算机数值模拟。
钝体的边宽存在一个出众值问题。因为边宽过大,尽管回流区的直径较大,但气流的扩散角也增加了,会使煤粉气流贴墙,结焦并冲刷和磨损水冷壁管;而且,过大的边宽反而使回流区的长度缩短了,不能卷吸下游温度较高的热烟气回流,火焰的稳定性也受到影响。看来钝体的相对边宽还是取2b/2B一0.5左右为好。
-END-
下面对煤粉粒径和着火方式的关系进行研究。着火初期相同的炉内位置挥发分消耗少而固定碳消耗多,这表明小粒度煤粉气流更倾向于发生多相着火和燃烧。
较低的温度点是煤粉气流的运动轨迹.它的外缘是温度较高的火焰区。这时回流区的温度仍然是800℃左右,因为它卷吸了部分煤粉,特别是细颗粒煤粉,在这里快速循环,挥发分析出,预热并着火,然后进一步燃烧。
煤粉气流着火以后,煤粉就强烈地燃烧。燃烧速度起初很高,然后逐渐减慢,因为气流中的氧浓度逐渐减校煤粉燃尽过程的条件和机理是十分复杂的。
尽管煤的组成是各向异性的,但却具有一些规律性的特征,将其定义为物理结构和化学结构。对这些特征的详尽了解,对于理解煤在不同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如液化、气化和燃烧过程中的行为是必不可少的。
导向块安装在一次风管靠背火面的一侧,其工作面和气流方向成30°角。导向块前的一次风管为370×310mm,相应的流速为29.36m/s。
煤粉颗粒可能由一种显微组分组成,也可能由多种显微组分组成。镜质组主要以单一形式存在,其次是VI和VIE形式;惰质组主要以复合形式存在